讲好“人大故事”有感
今年3月14日,在曲靖市人大系统2024年办公室工作会议上,我有幸忝列市人大宣传工作“优秀通讯员”名单,所写的《从“写在纸上”到“落在地上”——沾益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代表建议实现“两个高质量”》《今天我是企业办事员》两篇文章也分别获得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好作品“一等奖”、“三等奖”。这不是我工作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但是是我一次性获得荣誉数最多的。面对这些荣誉,虽有耕而有获的喜悦,却又有获大于耕的惶恐。有感而发,分享一个词、一个习惯、一个故事。
一个词:勤能补拙。刚工作时,我不会看报,不会写稿,就连三言两语的简单通知都不会写。彼时,单位的宣传信息工作年年都是乡镇排名第一,而搞宣传的同志要到党校学习两个月,领导让我接替他的工作。面对领导的安排,我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爪的感觉,茫然、惶恐……,但我也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于是,我天天读报、看新闻,摸索宣传的“路数”,模仿别人怎么写。自己的处女作《大坡乡干部不蹲机关蹲“田间”在《云南广播电台》上播报后,给我增添了写稿的信心和动力。我不厌其烦地向前辈请教写作技巧,请他们帮自己斧正稿子。我用心听取领导的讲话、发言,从中捕捉新闻线索。我白天常常扛着摄像机在田间地拍摄、挖掘,晚上又加班加点写稿,有时候一晚要写3至4篇稿子,而写2篇则是我工作的常态。在那个写稿只能用钢笔和信笺纸的年代,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回宿舍休息通常都在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考核时我们单位的宣传信息工作依然是乡镇排名第一。由此我得到了“进城”机会。
尤其是到人大工作后,随着岁月的磨砺、工作的积淀和阅历的丰富,写稿已不再局限于豆腐块的消息,时而撰写通讯、调研报告、随笔,自己的名字也因此在省市人大的报刊杂志、网站上频繁出现。个人连续十多年获得云南省人大杂志社、曲靖市人大常委会“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稿件多次获得各级人大系统“好新闻”奖,其中《一心为民说话办事——记沾益区人大代表王光奎》一文获全国人大好新闻奖,实现了曲靖市人大系统零的突破。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写稿经验证明,只要做到眼勤、手勤、嘴勤、耳勤、脚勤,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工作如此,写稿亦如此。
一个习惯:“开采一克锚,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上的矿藏。”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话道出了素材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无论是文学创作、新闻报道还是学术论文,充足的素材都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素材无处不在,我习惯把名言金句、优美的语段、获奖的范文、工作中的亮点特色,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经验文章,还有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群众谚语、歇后语、俏皮话逐一抄录下来,并定期整理归类。这些年我光是抄录素材的笔记就有几十本。我这一习惯虽然与办公自动化格格不入,但是抄写的过程可以再学习再消化,同时还可以倒逼自己练习钢笔字。多年的积累,这些笔记本俨然成为了我生活工作中的“良师益友”。迷茫、失意时,翻开它,总会看到一句话或一个故事让我开悟,引领我从困顿走向开阔。写稿形成窠臼无法创新时,翻开它,总会有一个范本、一个标题让我眼前一亮,启发我找到破局的钥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收集储存素材是需要点滴积累并长期坚持,当素材库越来越大时,灵感就会不期而至,写起稿子来就能得心应手。
一个故事:快活三里莫歇脚。泰山半腰,有一段三里长的平坦道路,被称为“快活三里”。挑山工一般不在那里多停留,否则腿脚就会“发懒”,登不上“十八盘”。很庆幸,自己未因考核机制缺失、年岁增长而停歇,坚持把写稿作为自我愉悦、自我陪伴的方式,每年至少发表数篇新闻稿件,并蝉联了市人大“优秀通讯员”以及好作品奖等荣誉。但我深知且时时自省,荣誉是行程中的美景,却不是成长路上的“快活三里”。
文章千古事,甘苦有谁知。写作虽是一项费心劳神的工作,但置身其中,常常能在不经意间收获些许小惊喜。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写作是为了出名和富有。”俄国作家普洛佩提乌斯说:“我之所以写作并不是由于天才的冲动,而是为了舒缓爱情的烦恼和人生难以消除的痛苦。”中国作家罗兰说:“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是的,把心思放逐于字里行间,可以汲取知识的力量,找到心灵的港湾,获得灵魂的芬芳。文章经常见诸报刊杂志可以获取稿费,用于和家人朋友分享实实在在的劳动果实。写作还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通过文字实现自我疗愈。俗话说:“多读多练,文章自然变。常说嘴不笨,常写手必顺。”写作是自由的,人人都可以写,或记录工作或感悟人生,或长或短,或在早晨或在黄昏。
总之,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还有很多生动实践等待我们叙述,还有很多特色亮点等待我们挖掘,还有更多期待的目光催动我们继续前行,我将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一个以勤补拙的记录者,做一个素材积累的搬运工,做一个“不歇脚”的赶路人,继续讲好“人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