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闭环聚民意 立体评议促实效
——沾益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评议机制激活监督新动能
如何让人大监督更精准、更有力、更见效?沾益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探索创新。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以创新工作评议机制为突破口,聚焦“调查、评议、整改”三大关键环节,精心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问题闭环管理、质效双升”的“三维闭环”评议体系,探索出“立体评议”监督新路径,有力推动了政府部门转作风、提效能、解难题、惠民生。
三维联动深调查:织密民意“收集网”,夯实评议“硬根基”
评议准不准,关键在调查。沾益区人大常委会打破传统“单线作战”模式,构建起“广度+深度+精度”三维联动的立体化调查网络,确保民意征集的广泛性、问题发现的真实性、评价依据的坚实性。
广度覆盖,线下“面对面”纳群言。成立工作评议调查组直插项目建设现场,摸实情、看进展,分层召开业务部门、管理对象、关联单位座谈会,听真话、集众智,设置投诉信箱、广泛发布评议公告,畅通社会参与渠道。例如在对区人社局、区综合执法局评议期间,仅线下就召开座谈会6场,200余名干部群众踊跃建言,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深度触达,线上“码上提”破壁垒。高效运用“云南省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生成服务二维码,实现意见建议“码上提、马上传”,通过“沾益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评议公告,征集线上意见10余条,有效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民意表达更便捷。精度聚焦,“体验式”暗访察实情。创新开展“沉浸式”调研,组织10余名人大代表以普通群众身份,对服务窗口、基层站点进行暗访,实地检验作风、态度和办事效能。这种“零距离”体验,让问题暴露更直观、更真实,为精准评议提供了“一手硬料”。
红脸出汗真评议:直面问题“辣味足”,亮出整改“责任单”
评议不是走过场,必须动真格、见实效。沾益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发现问题—反馈交办—跟踪问效”全过程监督闭环”,让评议既有肯定,更有“辣味”。
当面锣对面鼓,问题反馈“不绕弯”。评议会上,代表直言不讳。“代表们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发现,服务大厅事项公示不全、部分程序繁杂…请区综合执法局高度重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类似这样直指要害的评议发言成为常态。针对人社局、综合执法局的问题,6名代表当面指出,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场回应、诚恳表态、郑重承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监督氛围。量化评价严票决,结果公开“压力显”。在精准把脉的基础上,会议不仅通报整体情况,更聚焦具体问题清单“点对点”反馈,要求被评单位现场认领、限期整改。参会的区人大代表现场进行满意度票决,实施“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量化评价,明确“满意+基本满意”率对应等次。最终评议结果当场宣布,并通过人大网站对外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责任落实。在近期评议中,区人社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均获评“良好”等次。清单交办明责任,整改任务“钉钉子”。会后,区人大常委会迅速梳理汇总形成详实的“审议意见+问题清单”,第一时间反馈被评部门,明确要求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人,确保整改有的放矢、责任到人。
闭环管理促整改:跟踪问效“不断档”,释放评议“新效能”
评议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沾益区人大常委会坚持“评议—反馈—整改—提升”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评议成果有效转化,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优”的良性循环。
分类指导促落实。沾益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主动靠前,及时联系指导被评议单位推进整改。对能立行立改的问题,督促马上办、马上改,对需长效推进的难题,指导研究制定整改计划,分步骤、分阶段扎实落实。典型示范见实效。整改成效是评议工作的最好注脚。例如,针对评议指出的城市管理“烟火气”不足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迅速行动,研究制定划行规市方案,科学规划夜市街区、便民摊位区,并同步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制度,有效繁荣了城市经济,点燃了市民期盼的“烟火气”。针对垃圾治理成本高的难题,加强区乡联动,多次实地指导节支降本,推动建立了乡镇垃圾处置费用分担机制,有效破解了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确保常态运行。跟踪问效保长效。整改绝非“一锤子买卖”。沾益区人大常委会将对被评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进行跟踪监督和问效,确保问题真解决、承诺全兑现、机制长效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评议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持续释放人大监督的制度效能。
监督长出“牙齿”,评议结出“硕果”,沾益人大常委会正以有力的监督实践,不仅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积极努力着,也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生动实践中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