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大坡乡:人大代表一线履职连民心 聚力共促乡村新图景
沾益区大坡乡各级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履职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的最前沿。在威格村,代表引领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红寨红军庙,代表赋能让红色基因绽放时代光芒;在天生桥“幸福里”,代表搭桥解开了民生难题的“结”,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产业激活:代表引领,闲置瓦房变身“致富屋”
“李代表不仅帮我们改造了房子,更帮我们打开了思路!”威格村李家村民小组的李大爷看着自家焕然一新的民宿,脸上洋溢着笑容。这背后,是乡人大代表、威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刚扎根基层、履职尽责,用“听、议、行”三步走工作法,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将民意民智转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大动力的生动实践。
面对将老旧闲置瓦房改造为民宿的难题,李建刚深知激活村民内生动力是关键。他创新“三步走”工作法:深入“听”,摸清症结——挨家挨户走访,带领代表小组踏破门槛,倾听村民对房屋改造的真实想法和深层顾虑。是故土难离的情感羁绊?是对改造后收益的担忧?还是对政策的理解不透?通过扎实地调研,他精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充分“议”,凝聚共识——针对走访发现的问题,李建刚组织村民代表召开形式多样的座谈会、院坝会、夜谈会。会上,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意见,同时,耐心细致地解读乡村振兴政策,特别是民宿发展的前景和扶持措施,逐一解答村民心中的疑问,消除信息壁垒,让村民从“要我干”逐渐转向“我要干”,形成了集体智慧和发展共识。扎实“行”,破解难题——他积极发挥代表职能,将村民在民宿运营模式、环境整治配套等方面的合理建议,及时向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架起沟通的“连心桥”。同时,他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改造资金、技术支持等资源,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面对村民李德华对老宅的眷恋和对收益的担忧,李建刚用心用情做工作,展示改造成功的样板,用眼见为实增强信心;细算经济账,清晰描绘房屋增值和收入前景。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李家村民小组已完成80余户老旧房屋改造,特色民宿集群初具规模,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更可贵的是,通过李建刚代表深入细致的工作,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支持度显著提升,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昔日的“闲置房”华丽转身为“致富屋”,村庄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基因传承:代表赋能,红色记忆焕发时代光芒
在红寨村红军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人大代表李红英的身影总是忙碌而温暖。她以“长征路上遇见你,代表传承爱国情”为履职坐标,既守护着革命历史的精神火种,又用心用情解决着村民的急难愁盼,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民生温度。
一直以来,李红英对红军庙蕴藏的红色历史始终饱含深情。面对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的课题,她深入群众,倾听村民和参观者的意见建议,提出了《关于完善红寨村红军庙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她创新性提出“红旅融合”发展思路:一方面,推动“老物件”与“新体验”结合,协助整理革命文物、优化展陈设计,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烽火岁月;另一方面,促进“红色教育”与“民生服务”结合,将基地维护与村风民风挂钩,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讲解、保洁等服务中,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在村民心中,李红英的身份远不止于红色文化的“守护者”。红寨村地理位置偏远,老人出行困难重重。李红英主动化身“义务快递员”和“便民司机”,常年为乡亲们代购药品、生活用品,甚至亲自接送老人看病、赶集。她的私家车变成了穿梭于村道的“便民服务车”,车厢里承载着乡亲们沉甸甸的托付与信任。正如老党员张大爷由衷的赞叹:“李代表不仅讲得好红军故事,更做得好百姓实事!”
李红英的履职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点滴需求和心声。从修复破损的生产道路到调解邻里纠纷,从帮扶留守老人到关爱困境儿童,她所关注和推动解决的,都是村民身边最具体、最急迫的“小事”。她的建议和行动,始终带着浓郁的“泥土味”和“烟火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在她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红军庙周边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变得实实在在——脚下的路更通畅了,邻里间的心更温暖了,大家对未来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如今,红军庙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高地”,更成为凝聚民心的“幸福驿站”。李红英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双手传递温暖,让长征精神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民生破题:代表搭桥,就业车间筑起“幸福里”
在天生桥村“幸福里”务工车间,乡人大代表姜慧红俯身于操作台前,指尖飞动间,不仅制作着精美产品,更串联起社情民意的千丝万缕。她以“幸福生活需要你,代表铺就致富路”为信念,将平凡工位化作履职阵地,用沾满“烟火气”的建议,为乡亲们铺就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之路。
身为乡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幸福里”务工车间的一位普通工人,姜慧红代表的履职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机油的温度,这让她对工友们的所思所盼感同身受。“工资能不能再提一提?”“新机器操作不熟练怎么办?”“受了工伤咋保障?”——这些工友们在生产线旁的“家常话”,被她工装口袋里的“民情笔记本”一一珍藏。她精准聚焦劳动者核心关切,与企业及时沟通,推动车间环境优化升级;主动咨询学习,向务工姐妹宣传政策、法律法规,让建议沾满“一线露珠”,更显分量。
“以前围着锅台转,现在能挣钱,还能通过姜代表反映想法,活得更有尊严了!”工友王大姐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如今,“幸福里”车间已成为天生桥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已超越生产空间,成为村民议事说理、学习成长、感受尊严的温馨家园,“幸福生活”变得可感可及。
李建刚、李红英、姜慧红三位乡人大代表的故事,是大坡乡乃至千千万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缩影。他们扎根泥土,情系乡梓,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履职为民中彰显新担当,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乡村画卷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